close

(雜談) 三國時期的預言

有道是:「能知三日事,富貴萬千年。」事實上,若能未卜先知,對人處事自然能夠早著先鞭。此所以在西方有先知、在中國則有仙風道骨的神仙。

世人將先知一類人物描述得光怪陸離,但事實上一些有預知能力的人可能根本與你我一樣,只是對事物有較深入的觀察,因而有所推測而已。以下為大家分享一下,一些由網友歸納出的三國驚人預言故事,以搏大家一笑。

(
) 曹操的「煮酒論英雄」:曹操與落難投靠的劉備煮酒論天下,並當面指出劉備具英雄之資,必有一番作為,可謂慧眼識人。而劉備最後亦成功建立了蜀漢政權。

(
) 劉琬預測孫權長壽:孫策平定了江東后,漢朝派使者劉琬到江東答禮,孫策的幾個弟弟挨個拜見了劉琬,劉琬本來只想禮節性的點點頭的,可當他看到十五歲的孫權后感慨自己真的沒白來。
他回到朝廷後跟同僚說:「孫家的幾個兄弟你看起來好象都不錯,可是真正有福相的還得說是孫權,這孩子將來必定會大福大貴,而且還是個長壽的主兒,不信走着瞧。」果然,後來孫權不但當了皇帝,還活了八十多歲。

(
) 匈奴使者論英雄:曹操滅了烏丸后,匈奴害怕,命令使者來媾和。曹操自己長的比較難看,擔心被匈奴人笑話,就在大臣里找了個叫崔琰的冒充自己,怕崔琰說錯話,就掛着把刀,在崔琰身邊冒充衛兵。匈奴使者見了崔談說了點話就走了,曹操想知道外族人怎麼看自己,就讓人去匈奴使者的住處問問,說你見了魏王,覺得魏王怎麼樣啊?匈奴使者咧嘴一笑:「魏王也就一般人吧,長得挺漂亮,花架子。」遲疑了一下,繼續說:「不過他旁邊那個掛着刀的矬子,是個真正的英雄。」曹操聽了嚇一跳,匈奴里居然有這麼厲害的角色,於是偷偷派人半路把這個使者給暗殺了。

(
) 崔琰論司馬懿:崔琰不光能冒充曹操,還很擅長看人。有天他去了司馬朗家作客並見到了他的家人。酒宴後,崔琰鄭重其事的跟司馬朗說:「你弟弟司馬懿聰明果斷,絕對是個人物,將來的成就必定會大大的超過你這個哥哥。」司馬朗不信(「朗深不以為然」——《晉書。宣帝紀》),以為他醉了。後來,我們只知道司馬朗是司馬懿的哥哥。: )

(
) 諸葛亮隆中對:這個不同多說,即便是當今最出眾的時事評論員也不可能預測到烏克蘭危機,但諸葛亮卻在草蘆之中將整個中國瓜分了,並且坐言起行,實行了整個出名的軍事戰略計劃。或許,若非關羽失荊州、劉備再痛失大部份川兵,整個漢朝的命運也會重新改寫。

(
) 鄧艾的五必出論:蜀漢延熙十八年,鄧艾跟隨當時的征西將軍陳泰一起解救了洮西之圍,姜維匆忙逃走。當時魏國在西部的兵力得到了加強,而且跟羌部已經媾好,很多將領都認為姜維不會再來了。但鄧艾發表了著名了五必出論,認為姜維必會再來攻打,更加緊命令在西部築起了城堡,把糧食都搬進城內,靜待姜維進攻。後來姜維果然命令鎮西將軍胡濟和自己分兵兩路對涼州發動鉗行攻勢,早有準備的鄧艾巧妙的打敗了姜維。這次戰役徹底扭轉了魏國在西部戰線敗多勝少的局面,從此蜀再沒有力量發動如洮西大捷那樣的戰役了。鄧艾的預測精彩絕倫,是冷兵器時代戰略謀划的典範。

(
) 劉元起對劉備的長線投資:劉備自小家窮,只好織席子、賣草帽,但仍經常入不敷出。但他的一個本家親戚劉元起,雖然家裡也不富裕,但經常接濟劉備。時間一長,元起的老婆便有點不樂意,認為劉備不愛讀書,喜聲色,犬馬,美衣服,為什麼還要幫他。但劉元起反而不屑一顧,認為這孩子,將來一定飛黃騰達。一個老百姓尚且有如此的見識,真是讓人感慨三國時代處處有人才了。

(
) 諸葛瑾知子莫如父:諸葛恪從小聰明,孫權特別喜歡他,還讓年紀輕輕的他去攻打山越,把困擾了東吳幾十年的山越連根拔起,成為東吳最受人注目的後起之秀。但諸葛瑾卻認為諸葛恪為人粗疏,並對人稱:「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對諸葛恪得寵深以為憂。

(
) 劉曄料孟達反叛:孟達背叛劉備投靠曹魏后,特別受曹丕的寵信,馬上命令他成為新城、上庸和金城的太守。當時人們覺得他跟蜀漢已經結下了大仇,沒有了退路,魏國對他依重,他必然不反。但劉曄卻認為:孟達有志而性如狼,將來一定會造反。結果,孟達突然反叛,差點讓魏國裁了個大跟斗。

(
) 喬玄識曹操:原來喬玄在曹操發績以前已見過曹操,對他的大度不凡深感佩服:「認為將來安定天下的,必定是你,如果我的家人以後有什麼過的不好的地方,讓他們來投奔你,希望你收留啊。」後來曹操發達了,還一直不忘喬玄的囑託,一心要代喬國老去照顧他的大小二喬……

 

(原文:http://b5.secretchina.com/news/14/01/18/527412.html)

 

10321192_666932993361753_3442436777125151668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國的點點滴滴 的頭像
    三國的點點滴滴

    三國的點點滴滴的部落格

    三國的點點滴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