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東漢) 妙計除漢賊 - 司徒王允
王允,字子師,并州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據《後漢書》記載,王允出身官宦世家。十九歲任太原郡吏,後入仕司徒府任侍御史。中平元年,黃巾之亂爆發,王允出任豫州刺史,並參與討伐黃巾軍和招降餘黨。期間王允曾告發中常侍張讓的賓客與黃巾部眾有聯絡,但張讓最終沒有獲罪,王允因而下獄。因得大將軍何進和袁隗、楊賜等人上書營救才得免死,至次年才得釋放。乃改名易姓,流連於河內、陳留地區。
漢靈帝死,當時外戚何進掌權,請王允為其從事中郎並參與圖謀盡誅宦官,但圖謀泄露,何進反被宦官所殺。董卓於是趁機進京執掌朝政,更改立漢獻帝。此時王允亦被改拜太僕、尚書令。由於董卓遷都長安,故王允在董卓焚毀洛陽前先後收起蘭臺石室的藏書秘籍,並隨獻帝西奔。
計殺董卓
董卓對王允十分信任,並將長安事務交予董計處理,王允亦表面與董卓修好,內則暗設誅除董計之計。首先,王允先秘密地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泰等謀誅董卓,後亦上表請楊瓚和士孫瑞從武關出兵攻伐袁術,實質是為了討伐董卓而出兵,但都不能成功。最後,於初平三年,王允乘著一次董卓因小事不滿呂布而用手戟向他投擲,以及呂布與婢女私通而不能自安的機會,終於成功離間呂布和董卓的關係,在董卓入朝時,造就機會令呂布成功刺殺董卓,並成功誅殺董卓三族。一時長安人民皆爭相慶祝。
董卓死後,王允錄尚書事,與呂布共同執政。但他為人忠直、剛直疾惡,於此人心浮動、人人自危之際,他不但未能與其他朝臣和平相處、更執意誅殺名士蔡邕一事,使他盡失百姓民心。更有甚者,他亦沒有與關東聯盟聯繫,亦遲遲未能安撫董卓餘黨及涼州軍士之心。最終做成大錯。
兵敗死節
董卓生前,曾校尉李傕和郭汜等擄掠關東,呂布殺董卓後,這批董卓殘黨手握重兵,但卻盼不到赦免書函,在憂懼之間聽從賈詡的計謀,率領兵眾西進,沿途收兵。大破王允部下徐榮、收降胡軫。李傕軍在到達長安時已達十多萬人之眾,並與董卓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圍困長安城。十日後城破,呂布與李傕等決戰於城內,終兵敗出逃。
在青瑣門外呂布雖曾請王允一起離開長安,但王允欲死社稷,拒絕呂布的邀請。最終王允被李傕殺害,棄屍於市,並夷三族,享年五十六歲。漢獻帝遷都許縣後,念及王允忠節,予以改葬,封王允孫王黑為安樂亭侯,食三百戶。
筆者有感:王允雖為忠臣,但他竟於戚宧盡滅、朝賊已誅的情況之下,白白地初過了消弰兵禍的機會。假使他能以赦書換取李、郭效忠,再援援解除他們的兵權。同時以皇甫嵩為將,整合京師、董卓餘軍,協軍威而以天子詔令,命關東軍解兵入朝,或許傳了四百年的漢室最終亦可以轉危為安。但他竟不能採納各項獻計,反而為了身後之名,只做了誅殺蔡邕一事,見識淺短、胸襟陝窄,實在令人婉惜。
王允
政治:B+
軍事:C+
身份:A
重要性:B+
絕技:連環計(美人計?)
Source:網上資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