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雜談) 談談兩漢的災異觀

中國人自古便有根心諦固的災異觀。總認為災難或異象的背後,有特別的預示。

以通俗的《三國演義》為例,其第一回便有一些預示天下大亂的災異出現。演義提及了:「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陞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見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而當時漢帝的反應,則是:「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而當時的大學者,議郎蔡邕則:「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

事實上小說之後也不斷出現了不同的災異,例如:曹丕初生时,有雲氣一片,其色青紫,圆如車蓋,覆於其室,终日不散;阿斗出生時,其母則仰吞星斗;諸葛亮逝世,剛星落五丈原……

在漢代,「災異」說實在極為盛行,最廣為人知而提倡「災異」有其背後意義的人是董仲舒。

根據《漢書.董仲舒傳》記載,武帝嘗問董仲舒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董仲舒則答曰:「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而正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災異」之「名」,亦首見於此。

而到底何為「災」?何為「異」? 

根據《毛詩正義》云:「非常曰異,害物曰災。」故水、火、旱、螟、螽、疫為「災」;日蝕、星隕、星孛等天文異象,雨雪、無冰、不雨、隕霜等氣候異常,以及多糜、有蜮、有蜚、地震、山崩(古人樓房多茅舍,而漢人多居於平原,故古時地震山崩不如現代危險)等不致於造成立即危險之現象,則為「異」。

而按董仲舒之意,「災」為「天之譴」,「異」乃「天之威」;前者著重「示警」之功能,後者則明示「懲罰」之宗旨。故「示警」與「懲罰」兩者比較,自以後者為重。

眾所周知,董仲舒治《公羊春秋》,亦為漢代大儒,故其學術觀亦與五經相近,對天降災異極為看重,他認為「災異」之所起,實緣於「國家之失」;而天之所以降下災異,則以「仁愛人君」為本旨,要在匡救過失以止國亂。因此依他的看法,「災異」實乃天之「仁心」的體現;而天心之體現,又有「譴」、「威」之差別,「災」實為「天之譴」,「異」乃是「天之威」。

最近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疾病一再出現,到底天意為何?又有何示象? 可能要請一些有識之士去研究一下了

 

 10498069_698171223571263_7700395138037951549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國的點點滴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